【学风建设】“材子风采 榜样力量”丨2024年校“最美大学生”刘博瑞风采展示
2025年03月17日 21:49  访问量:

花样年华,日月同辉

莘莘学子,意气风发

笃志研思,精进不止

初心依旧,砥砺前行

青春荣耀加冕,榜样故事延续

让我们共同领略

“最美大学生”的榜样风采吧!


个人简介

刘博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班本科生,共青团员,获2024年度景德镇陶瓷大学“最美大学生”。本科期间荣获国家级奖项15项省市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20余项并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目前发表1篇中文核心论文,在投1篇中文核心论文,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他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在江西省科技成果对接会获评“优秀志愿者”,积极参加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博学为基,勤以储“能”

伫立在国家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和清洁能源的潮头,刘博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初入陶大,他既激动又忐忑,但崭新的大学生活给他带来的挑战远不止如此,电脑软件基础的缺乏、高考知识的死板让他在面对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等课程时有些吃力。

但幸运的是,班主任非常关心学生,多次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分享课程学习经验。刘博瑞开始反思并听取师长的宝贵建议,将其内化于心,他始终相信,优秀的人能接受各种挑战。课上他总是抢在前排,积极与老师互动;课后刷题,借助网课反复精听,放慢步伐去啃晦涩难懂的课本,逐步攻克难点这使得他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早八晚十的学习节奏成为常态,图书馆和教学楼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

通过高效学习和严谨态度,刘博瑞在能源动力学科的理论基础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互补也为他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笃行为本,科研驱“动”

    大二伊始,刘博瑞接触了流体力学和工程热力学这两门能源动力工程的核心课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夯实了理论基础,也激发了他对能源动力领域的探索热情。他主动联系学院导师,表达了对科研的强烈兴趣。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认真的态度,他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开始参与科研工作。他首次作为负责人带队开展“新型CPC承压式太阳能中温集热系统开发与性能研究”项目,从装置搭建、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逐步感受到科研的魅力。随后,他加入课题组,学习到科研需要广阔的视野和跨学科思维,并开始大胆探索。大三期间,他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多能互补陶瓷工业供电系统设计”项目中,并成功担任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负责人,正式开启科研之旅。


A4024


为兼顾学业与科研,刘博瑞高效利用时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他通过阅读高质量期刊论文和练习仿真软件,不断提升自己,并积极向导师和师兄师姐请教。大学四年间,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思维,掌握了科学分析方法。他还积极参加“节能减排”“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他参与发表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并以第一作者身份投稿1篇,同时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

E2442


多元探索,扬帆起航

在深耕能源动力专业的同时,刘博瑞始终践行“全面发展”的成长理念。他深知,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更需开阔的视野与多维能力。作为校广播台核心成员,他将对声音的敏感融入语言艺术,凭借沉稳的台风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积极加入校广播台,为爱发音,并在校级朗诵大赛中屡获佳绩,用声音传递青年力量。课余时间,他投身公益,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200小时,从社区科普讲座到乡村教育帮扶,始终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期间,他深入调研农村现状,结合专业知识撰写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得到了主办方的高度认可,展现了理工科学子的人文关怀。刘博瑞始终坚持“能”与“动”是彼此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

C02BA


“扬帆者当借八面风”,刘博瑞始终相信,多元经历是科研创新的灵感源泉。他期待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携手,以跨学科思维突破技术边界,用青年智慧点亮绿色未来,成长为兼具专业深度与社会温度的新时代能源人。在未来,他将继续在自己所在的能源动力专业力学笃行,推动多能互补节能系统与储能技术的发展,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需平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双碳”事业作出贡献。

从砺远启航营的求知新芽,到学科竞赛场崭露锋芒;从实验室深夜的孤灯长明,到科研项目中独当一面的坚毅身影——四年淬炼,他以书本为剑,以热忱为舟,在能源动力的星河里劈波斩浪。那些伏案钻研的执着、服务社会的赤诚、管理事务的匠心,终凝成破茧的蝶翼。如今他携多能互补节能系统与储能技术研发的蓝图,以"双碳"战略为灯塔,向着可再生能源的星辰大海再度启航。初心如磐,步履不停,这位能源赛道上的追光少年,正在谱写着献给未来的青春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