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类科研平台
国家地方联合陶瓷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
江西省先进陶瓷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高校无机膜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陶瓷材料绿色生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轻工业功能陶瓷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能量存储与转换陶瓷材料工程实验室
江西省燃料电池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主要机构介绍
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心”)组建于2003 年,是江西省首个获批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全国惟一一个集陶瓷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标准化与检测服务、陶瓷信息及知识产权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中心”旨在以陶瓷为研究开发对象,以行业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技术为主要研究开发方向,致力于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标志性成果。“中心”注重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建设,推进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
“中心”现拥有“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及“全国陶瓷文献信息中心”等4家国家级的服务机构,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有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热工及设备、工业陶瓷、信息技术和陶瓷艺术设计等6个研究室,建立了日用陶瓷、建筑陶瓷、陶瓷机械装备以及热工及设备四个中试基地,为科技创新、工程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中心下设的分析测试中心以服务全国陶瓷行业、服务景德镇陶瓷企业为宗旨,拥有价值3000 多万元的分析检测设备,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分析测试仪器30多台(套),包括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FE- SEM )、波长色散型X 荧光光谱仪( XRF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原子力显微镜、 粉晶X 射线衍射仪( XRD )、综合热分析仪( STA )、热膨胀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拉曼光谱、比表面及微孔分析仪、高温显微镜等现代分析仪器。每年为景德镇镇陶瓷企业提供了众多的检测服务,并受到服务企业好评,在陶瓷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
2008年“中心”获批为科技部首批76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之一,2016年“中心”入选国家科技部第二批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江西省唯一)。荣获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2011年“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奖”、 2014年江西省首届五星级“中小企业星级服务机构”, 2017年,在江西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绩效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21年,检测中心成为“景德镇市陶瓷分析检测仪器共享服务平台”首批成员单位。2021年中心获批“江西省陶瓷技术创新中心”, 并入选“江西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Top10”榜单。
中心科技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多次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一批重要奖项。
标志性成果
1. 高性能低膨胀陶瓷材料
该成果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产品有耐热陶瓷、大规格蜂窝陶瓷、高性能耐酸砖和轻质蓄热耐火材料等,成果先后在江西修水、黎川、萍乡,广东道氏技术等推广应用,其中江西黎川的耐热陶瓷产量占全国市场约60%的份额。黎川县先后获评“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中国陶瓷煲都”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还在与黎川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出第三代低锂超耐热陶瓷产品,在提升陶瓷耐热性能同时,大幅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
2. 新型陶瓷透水砖
该成果荣获江西省202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陶瓷透水砖是一种经高温烧制、具有一定透水和保水功能的陶瓷产品,可使雨水有效渗透到地下,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是“海绵城市”理想的地面铺设材料。项目经过15年的攻关,在制备技术和生产装备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促进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了我国陶瓷透水砖行业的技术进步。该成果先后在江西绿岛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宜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净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规模化生产,累计新增产值约40亿元,新增利润约6亿元。
3. 高性能日用细瓷
高性能日用细瓷是集“高强、高白和高透”三大特点于一身的新一代高科技产品,该产品突破了传统日用瓷高强和高透不可兼得的技术难关,具有成型性能好、烧成范围宽、理化性能优等特点,代表着我国日用瓷的最高水平。该技术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以专利实施许可的形式,在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了推广应用,年产值达2亿元,为传统日用陶瓷升级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新型复合碳化硅质耐火材料
该成果是一种新型的高强、低膨胀仿型窑具材料,所制备的产品具有强度高、热稳定性好、无烧成收缩、表面光洁等优点,更适合于生产具有高白度、高强度的日用陶瓷产品,产品性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技术成果在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进行了成果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有效推进了耐火材料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无机陶瓷膜材料
该成果“陶瓷膜产业化制备及其工程应用技术”作价880万元,以技术入股方式与广东中成硅酸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重庆兀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一期工程建设高性能管式和碟式陶瓷膜生产线两条,已于2020年6月正式投产,年产陶瓷分离膜产品3万平方米,年产值达1.2亿元,已实现年利税近3000万元,产品已在工业污水处理和啤酒及饮料生产中获得大量应用。
6. 环保型系列硫硒化镉包裹颜料
该成果荣获2012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主要在江西金环颜料有限公司产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包裹红陶瓷颜料产品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包裹红陶瓷颜料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近10年来,销售额累计超过15亿元,创造利税2.5亿元。
7. 预应力陶瓷涂层技术
该成果制定成为国际标准ISO 21714和国家标准GB/T 39688-2020 颁布并实施,并荣获2020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成果针对陶瓷材料固有的低强度、高脆性的缺点,通过在材料表面设计高性能涂层在陶瓷中预设形成应力,大幅度提升材料抗折强度,发明了涂层密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表征和评价技术,为预应力陶瓷的设计和制备,大幅度提高了陶瓷的强度和韧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
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8月,原隶属轻工业部,是我国陶瓷行业内集陶瓷科技开发、陶瓷艺术创作与陶瓷公益服务为一体的唯一部属专业研究所。1999年7月,并入景德镇陶瓷大学,挂牌“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和“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所(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所)”。
研究所占地面积约9.6万M2,建筑面积约5.4万M2,固定资产总额8000余万元,下辖艺术中心、特种陶瓷研发中心、装饰材料研发中心、机电热工研发中心、传统陶瓷研发中心、检测标准中心以及《中国陶瓷》杂志社等七个专业部门,拥有各类仪器设备700多台/套,形成了能够覆盖整个陶瓷产业链的科研体系。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13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7人(其中工程系列54人,工艺美术系列38人,辅助系列5人);全所在职人员中正高21人、副高20人、中级38人;在职职工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50人。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享受江西省特殊津贴1人、江西省文化艺术领军人才1人、景德镇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江西省劳模4人。国家级大师16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6人,中国陶瓷设计大师1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12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1人。
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试验基地,研究所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为学校教学提供服务;同时为策应学校发展,不断加大科研实验室建设投入,是学校完成科研成果中试或成果孵化的理想场所,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我所认真贯彻“121”定位(一个中心: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两个基地:学生实践实训基地、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基地、一个窗口:学校对外宣传特色窗口),立足陶瓷文化优势,在学校申博、申大以及建设成为高水平陶瓷大学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学校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对外宣传特色窗口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研究所在陶瓷科学研究、陶瓷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和创新、陶瓷行业公共服务等三个方面不断努力,为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陶瓷科学研究方面,研究所自建立以来共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共400多项,其中国家“八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12项,完成较有影响的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10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励近百100项。这些项目为我国陶瓷工业的发展及陶瓷行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的项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近三年来,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与学校、地方的科研申报平台紧密联系,部所科研立项4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1项及技术发明奖1项。成功申报2019-2021年度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近年来,研究所立足科研实际,主要在传统陶瓷装饰材料无铅化研究、传统陶瓷材料的创新研究、高纯度稀土类冶炼承烧具、高抗铅腐蚀陶瓷承烧具、节能梭式窑等方面不断探索,面对当前国家陶瓷行业的一些现实问题,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在对陶瓷釉上装饰材料无铅化的研究中就申报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陶瓷古彩装饰材料及工艺的创新研究中无铅、无毒化的研究对振兴古彩瓷生产、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梭式节能窑炉及工业物联网智慧陶瓷热工装备实验的建设,实现了陶瓷窑炉节能减排、陶瓷窑炉操作的智能化,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精准的远程控制和监督手段。
陶瓷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和创新方面,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传统名窑的恢复,对已经失传的名贵瓷品种认真探索与复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利用得天独厚的科研艺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精神食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珐华彩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江西省文化艺术基金项目《青花斗彩陶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等为珐华彩和斗彩技艺的传承保护作出了重大贡献。毛主席纪念堂用瓷、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壁画、上海锦江饭店迎宾瓷以及“7501”瓷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现当代陶瓷工艺和陶瓷设计与创作达到了历史以来的顶峰水平。其中“7501”毛主席用瓷作为集科技与艺术为一体的臻品,因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意义和工艺美术价值,使之成为了现当代制瓷的巅峰之作,蜚声海内外。
陶瓷行业公共服务方面,研究所依托国家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西)、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日用陶瓷工业信息中心(含《中国陶瓷》杂志社)负责陶瓷产品质量、标准化、信息情报收集等工作,为全国陶瓷行业提供服务,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国家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西)每年为全国十余家检验机构和1000多家企业提供了检验方法的指导和培训;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的日用陶瓷标准共110项,其中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59项。近三年,国家陶瓷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西)为全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测试数据10600余项,为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与全国30余家陶瓷生产企业及检测机构签订了长期委托检验服务协议及分包合作协议,完成日常委托检测样品2600余组。
全国日用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10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报批工作,完成了1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完成了8项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和4项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与法国共同承担ISO/TC166秘书处工作,积极参与了ISO/TC166的投票表决、商业计划等事宜。 “全国日用陶瓷工业信息中心”一直在致力于全国各大产瓷区、龙头企业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并从2017年开始,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合作每年编辑出版《中国日用陶瓷年鉴》,行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陶瓷》自1959年创刊以来荣获国内科技期刊诸多奖项,已连续六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并长期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多次荣获江西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等殊荣。
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
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由“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镇人民政府与中国惟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于2002年8月共同创办。2003年11月,科学技术部批准以本中心为依托单位成立“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力促进中心”。同时,本中心是“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筑卫生陶瓷分中心”、“国家日用陶瓷技术监督及检测中心”的“佛工作站”和国际陶瓷权威机构—英国陶瓷研究协会CERAM在中国的惟一认可实验室--英国陶瓷研究协会华夏陶瓷测试中心。华夏建陶研发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流的集建筑卫生陶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技术监督检测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本中心拥有近100台国际先进的建筑、卫生、日用陶瓷检测分析仪器,全套建筑、卫生、日用陶瓷工艺实验设备,等等。
本中心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省市区级重点攻关项目12项,与企业技术合作项目8项。本中心在进行陶瓷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同时,提供检测分析、技术咨询、信息资料、交流培训、创业支持等服务。自05年5月正式运行以来,现已有超过400家陶瓷企业多次到本中心进行检测服务、技术咨询、交流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