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产学研用壁垒,助力陶瓷行业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现代陶瓷材料产业学院的建设探索
2018年9月,国务院批复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支持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试验区打造现代陶瓷产业体系,《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景德镇陶瓷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惟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被誉为“陶瓷黄埔”。为支撑现代陶瓷产业发展与策应国家试验区建设,强化现代陶瓷产业人才培养,学校依托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能源动力与工程1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协同景德镇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景德镇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镇景华特种陶瓷有限公司等陶瓷行业知名企业,打破各学科专业、产业与学校之间的壁垒,整合优质资源和实践平台,创建“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陶瓷材料产业学院,该学院于2022年获批为江西省首批普通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建设项目。
现代陶瓷材料产业学院授牌仪式
学院秉承景德镇陶瓷大学百年办学的历史,依托学校在陶瓷材料领域人才培养的特色与优势,面向现代陶瓷产业发展,瞄准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及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需要,以服务岗位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学生学习能力持续改善为主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通过以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创建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依托,第一年从学校现有大二学生中选拔30名优质生源本科生组建1个现代陶瓷产业学院创新实验班,第二年增加2个班,第三年增加3个班,招生规模根据办学实际情况优化和调整。该班主要采取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过程、递进式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年理论学习,以专业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为辅进行授课;1年实践教学环节由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内的工程师联合指导和培养。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原则不断拓展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模块,优化实践教学结构,依托“陶瓷材料工程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合作企业的实习基地,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深入到现代陶瓷产品的研发、生产、设计、营销和管理等环节中。
企业教师授课
学院按“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开放式教师队伍建设原则,以现代陶瓷产业学院相关学科专业的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产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为主,组建一批跨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合作密切融洽、相对稳定持久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并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打造了一支素质良好、骨干稳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其中100%具有工程实践背景。
学院遵守景德镇陶瓷大学“养成明白学理、精进技术人才,以改良陶业”的办学宗旨,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陶瓷行业科技进步,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行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5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其中包括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构建了一条“产、学、研、用”的协同育人模式,近年,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项。为表彰学院为陶瓷行业不断输送高层次人才,2018年教育部授予我校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我校在“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1(高校)”大国工匠人才指标上高居榜首。
围绕现代陶瓷领域,学院与行业企业全面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横向项目,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其中,“新型陶瓷透水砖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完整的陶瓷透水砖生产技术,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研究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型瓷石矿应用技术”化解了景德镇陶瓷原料资源枯竭难题;“建筑陶瓷生产使用清洁气体燃料过程中关键应用技术攻关”项目对建陶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专业学生也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得到科研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未来,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地方、行业和企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高效协同作用,不断健全完善产教融合协同管理运行机制,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构建适合现代陶瓷材料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群,加快技术资源的迭代,致力将学院打造成中国现代陶瓷产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样板、现代陶瓷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示范基地。